“給受傷的鳥兒做手術和給人做手術一樣,我們面對的都是生命。”56歲的麻喜榮說,“要細心,盡量減輕鳥兒的疼痛。”
麻喜榮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的一名外科醫生,除了這個身份,他還是一名“護鳥使者”,康保縣遺鷗保護協會會長。
記者見到麻喜榮時,他正拿著望遠鏡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眺望是否有遺鷗受傷。“這時的雛鳥將破殼而出,所以安全生存環境至關重要。”他說。
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,麻喜榮在觀測野生鳥類。 (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攝)
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368.1公頃,其中濕地面積222公頃,是康保縣一處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的天然高原湖泊濕地,每年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遺鷗在濕地湖心島繁衍生息。
遺鷗是一種中型水禽,體長40厘米左右,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之一,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。2017年,康保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“中國遺鷗之鄉”稱號。
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遺鷗(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攝)
由于常年在戶外巡護作業,麻喜榮被曬得皮膚黝黑。麻喜榮與鳥兒結緣,要從2009年說起。當地一名村民把一只翅膀折斷的遺鷗送到診所,但他當時并不知道這是遺鷗。“我看著那只受傷的鳥,黑頭白羽,頓生憐憫之心,迅速為它做了手術。”麻喜榮說。
等那只遺鷗康復后,麻喜榮和村民一道把它從康巴諾爾放飛。自此,送傷鳥到麻喜榮診所的人越來越多,他都免費救治。他的妻子李秀蓮是名護士,同時也成為他救助野生動物路上的支持者和助手。
2016年,麻喜榮把自己的房屋用作野生動物臨時救助站,免費治療受傷鳥類,他不僅給遺鷗接過翅膀,還裝過假肢,自費喂養,直至傷愈放生。看到鳥兒重返藍天,看到動物重新歸隊,麻喜榮都感覺幸福滿足。“其中一只裝了假肢的遺鷗,第二年還飛回了康保,并被攝影愛好者拍到。”他說。
多年來,麻喜榮累計救助各種野生受傷鳥類1300多只。談及緣何能堅持多年,麻喜榮說,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,他熱愛大自然,更愛大自然中的野生鳥類。
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遺鷗保護協會野生動物救助站,麻喜榮在查看救助的禿鷲。(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攝)
說起救助故事,麻喜榮如數家珍。除了鳥類,麻喜榮還與不少野生動物成了“好朋友”。記者走進麻喜榮的野生動物救助站,看到一只狍子在院里自由奔跑,還有上百只折翅遺鷗,以及受了傷的禿鷲、雕鸮、鴻雁等。
“這只狍子是去年7月張北縣一個老人放牧時撿回的,當時是出生幾天的幼崽,因為不會照料,他通過森林公安送到我這里進行救助。”麻喜榮說。
“我們給這只狍子起名叫‘小鹿’,它每天要吃4次牛奶,我和妻子每天早晨5點起來就給它煮牛奶,再把牛奶晾涼到適合的溫度。現在‘小鹿’已經把我們當成它的家人了。”麻喜榮說,“經過一年多精心照料、野外訓練,這只‘小鹿’已經具備了放生條件。我已經找好了放生地點,那里有狍子種群,是它未來的家。”
在麻喜榮帶動下,2018年康保縣成立遺鷗保護協會。協會致力于開展包括遺鷗在內的野生動物救助救治行動,目前協會已發展到500余名會員,其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員98名。
“這是一支越來越壯大的野生動物保護隊伍。”康保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孫偉介紹,近年來縣里通過加強動態監測、改善生態環境、推進濕地修復等方式,為鳥類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。目前康巴諾爾的濕地生態系統良好,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,共有野生植物140種,鳥類220種,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,每年遷徙和在此繁殖的鳥類約10多萬只。
“野生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,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愛護救助野生動物的行動中來,讓山更青、水更凈、草更綠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”麻喜榮說。(記者曹國廠、高博)